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疫情四起,仿佛回到两年前,而又觉甚于两年前。那时似乎所有人都躲在家里,而此刻这里那里远的近的相关的熟识的太多人在经历状况的起伏,便感到与两年前相比更加真实和迫近。大约是如此。

来自 BrunoEverling@Medium 的系列文章,“Intro to Immersive Experience Design”,关于 AR、3D 界面设计及相关趋势、个人学习策略等等,个人感觉很有看头,译起来也很过瘾。全系列由三篇文章组成:

第一部分: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第二部分:AR 产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第三部分:沉浸式体验设计师的职业道路

本篇为第一部分的全篇译文,略长;而后两部分出于某些原因或许考虑摘译。一如既往,个人学习之用,独享翻译之过程而共享其结果,全部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 Bruno Everling 之观点。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来自 Ameer Basheer on Unsplash

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在第一部分中,我将和各位分享为什么我个人相信 AR 将成为 UI/UX 设计师新的前沿阵地。我会聊到界面范式为何势必由 2D 转向 3D,以及这项转变对于设计师及产品构建者的工作将形成怎样的影响。

我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充分利用我们此时所处的独特历史时期,即加入这场变革并为之做好准备的窗口仍在开放,而设计师亦可在塑造这个年轻行业并创造长期影响力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1.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我写这个文章系列的动机,来自于对如今人机界面技术发展状态的深切不满。互联网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到巨量的信息。而通往这广阔无垠的数字化世界的窗口却只有钞票大小,一切内容都受困于这块玻璃屏幕后面——听起来并不那么方便,而且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不便。

出身于工业设计的我,在创作出第一个数字化产品的很久以前,就开始进行实体化的设计了。我仍记得,在第一次设计自己的网站还有 app 时,由于必须面对的局限而感到的一丝沮丧:所有东西都必须是二维的,且必须被规规整整地填入一个矩形边框当中。此外,我也时常在想,在触屏交互范式以外,一定存在着某种更好的“东西”——它会更贴近于我们的天性,更贴近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感知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三年前,我开始探索这“东西”可能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很快,我接触到沉浸式体验相关的技术。我深深地陷入了兔子洞中,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相关的资讯,尝试各种不同的设备和 app。接下来的文字,归纳了我这一路上所得的关键知识与洞见;如果你有兴趣去理解这迷人的新交互范式,那么希望这些文字能够成为你的学习捷径。

2. 增强现实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来自 zedinteractive on Pixabay

增强现实技术,即 AR,能使计算机生成的信息叠加于现实事物之上。这个概念本身算不上新事物,相关的沉浸式技术研究课题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直到近年,得益于相关软硬件越发强大的性能,越发小巧的尺寸,以及越发低廉的价格,这项技术才逐渐从大学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从几年前开始,我们已经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体验最早一批实际可用的 AR app,包括“宝可梦 Go”这样的游戏,以及社交平台上的各种面部效果等等。

AR 如此大规模吸引到市场的注意,这确实令人兴奋;但要真正实现其潜力,AR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尽管移动端 AR 在当前所体现出了巨大的创新性,但以手机作为载体,似乎仍然很难实现人们所寻求的那个融合着现实与数字化信息的世界。

我们当中那些尝试过高级技术与设备的人距离我们所说的“理想世界”确实更近了,但当前,无论是 Magic Leap 还是微软的 HoloLens,纵使能帮我们更清晰的瞥见那沉浸式的未来,它们也仍然被认为是此类设备较为早期的、bug 较多的版本。

那么为何我个人仍如此确信 AR 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不妨从界面设计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

3. 认知负荷

我相信 AR 可以取得成功的理由很简单:这一切都在于“认知负荷”。这个概念由教育心理学家 John Sweller 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用于描述人们完成任务时在心智上所需付出的精力总和。该理论认为,由于人们的短期记忆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沉重的认知负荷会对人们完成任务的效率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使人们的学习能力受到阻碍。

我们在设计产品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用户降低认知负荷。一个 app 或网站,越易于导航和完成任务,便越好;体验越不费力,便越具有竞争力。

人机界面的发展历史见证着认知负荷持续降低的历程。GUI(图形界面)之所以能代替命令行界面,并不只是因为它看起来更漂亮——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人脑中相当一部分记忆空间得以解放,从而使人能更加聚焦于任务本身。命令行界面需要用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持续回忆和输入各种命令与参数,而 GUI 则能将系统的底层逻辑以符合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处理事物的方式可视化地呈现出来(文档、文件夹、抽屉),因此极大降低了人们所需付出的脑力。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来自 Mika Baumeister on Unsplash

而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触屏技术使得人机界面的认知负荷进一步降低。人们可以通过与生俱来的灵活的手指,去直接触摸和控制数字化信息,这就使得指针交互所形成的抽象层面得以被移除。

如今,另一类强大的人机界面类型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即 VUI(语音界面)。通过语言与数字化设备进行沟通的方式更加自然省力,因为这原本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所习惯的。这与命令行时代的情况恰好相反:在那时,我们必须学习和适应机器的语言,才能与它们进行沟通;如今,机器开始学习和理解我们的语言,以此与我们进行交流。

4. 关于“输出”的下一场变革

触控和语音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输入方式。而在输出方面,尚缺乏足够贴近人类天性的方式。人类是视觉动物,我们的双眼是帮助我们认知世界的最重要的感官。而一块小小的二维屏幕怎能真正满足我们的所需。

正如触屏离我们的手更近(移动设备),VUI 离我们的嘴和耳朵更近(Airpods),人机界面的输出方式也将离我们的眼睛更近——譬如智能眼镜。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来自 Jürgen Schmidtlein on Pixabay

AR 眼镜能帮我们将数字化信息直接投射到真实世界的环境当中。这在本质上是非常强大的概念,因为内容终于打破了屏幕的禁锢。这意味着两件事:

首先,内容可以超越矩形框架的范围,真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现实环境当中,在它们应该在的地方,而不再以手机屏幕作为两者之间的“代理”。

第二,内容可以从二维扩展至三维。而由此所创造出的可能性将使更好、更直观的视觉沟通形式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这将使人机界面的认知负荷进一步降低。我们来看一些更直观的例子。

早期的 AR 用例

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便是地图:通常,在二维图像信息与三维环境信息之间进行转换会非常消耗脑力。而通过 AR,你可以直接将信息投射在道路上,从而将一部分脑力解放出来,用于关注更重要的事物。在驾车的场景中,这更是有利于安全性的提升:导航信息直接投射在视野前方,而不是呈现在方向盘侧面的二维屏幕上,这样驾车人的视线便无需去关注侧面的设备屏幕,确保注意力始终聚焦在行车路线上。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来自 Roland Denes on Unsplash

我们在线上买鞋时,通常会仔细观察若干商品详情图片,并将它们在头脑中转化成复杂的模型,去设想鞋子在现实中甚至是在我们脚上的样子——整个过程的认知负荷非常高。家具一类的产品也是同理。在这些场景中,AR 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地看到产品在真实环境中的样子,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制定决策。

再来考虑操作手册的例子。譬如为了更换空气净化器的滤芯,而翻看着 300 多页厚的印满了小字和插图的说明手册,这着实不是什么良好的体验。借助 AR,清晰易懂的 3D 图形化的操作指引便可直接附着于操作对象之上。电气装配与维修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类在过去仅能由专业人员进行的操作,在 AR 的辅助下,都将会变得简单易行很多。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Carlos Fy / CC BY-SA

以上这些例子仅展示了 AR 这项技术的一小部分潜力,更多的可能性仍有待我们去进行设计。这便引出了下一个话题,即设计师在该技术的进化历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沉浸式体验设计

AR 对于 UI/UX 设计意味着什么?

从 2D 到 3D 的转变,对于设计师来说自然意味着一个全新维度的可能性——字面意义上的全新维度。我们将可以通过事物的三维形体,而不只是二维形状,来传达其可供性(affordance)。界面元素与内容将拥有纵深,并能在多个角度上被观察和互动。

我们也将拥有一种创建信息层级的新方式:除了颜色、对比度、大小以外,我们还将能利用远近距离来体现界面或内容元素之间的权重关系。我们也不再需要通过模拟的阴影效果让按钮看起来更有质感——在三维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它“真实的”凸起于背景之上,就像现实世界当中的按钮那样。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来自 ID 849356 on Pixabay

由于设计将不再受矩形框架的限制,我们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架构或将不再适用,譬如网页设计中的 12 列栅格体系等等;内容更多将会锚定于物体表面,而非二维屏幕的框架之中。

或许,所谓的“响应式设计”,届时将会指代 3D 对象随着用户距离的远近而呈现出不同的外观及功能性,而非基于屏幕或浏览器的尺寸而改变布局。例如,附着于产品表面的文本对象可以随着用户逐渐走远而增大字号,让人从较远的距离也能清晰阅读。

在 AR 当中进行叙事的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每一个体验都将是独特的,且只存在于它所对应的特定场景当中。人们的行动方式不同,因此我们也就无法预先设计一条“标准”的行动路径,所谓“边缘案例”将成为常态,因此用研与测试工作将比以往更加重要。

诸如此类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AR 将对数据的组织、管理与呈现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在 UI/UX 设计层面,同样需要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业界需要我们

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为何由 2D 向 3D 进行转变将成为必然,以及这将对我们这些设计师产生怎样的影响。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当我在几年前意识到 AR 的潜力时,摆在我面前的是两个选项:

等待技术的成熟及转变的发生,再进行响应。也就是等待别人搭桥,再去过河。 参与建造桥梁,成为第一批过河的人。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来自 Mason Kimbarovsky on Unsplash

我个人希望能有尽可能多的设计师选择第二条道路,在造桥的阶段就参与其中,而不是等待工程师们把一切都搞定。我认为这很重要,因为:

正如曾经出现的诸多新技术,更多是由开发者们首先实现了参与,并在之后持续引领着业界;如今在 AR 方面,也呈现出缺乏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思路的问题。该技术新近所取得的进展,基本都是围绕着“技术能实现什么”而进行的;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AR 应该如何被用于满足用户实际需求,这依然是一片缺乏探索的领域。这便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 AR 案例并没带来太多实际价值,很容易被人忽视,因此设计师们也倾向于认为这项技术不存在真实用例,进而错过了参与其中并创造真实变革的机会。

这个领域相对来说仍然非常年轻,因此还没有太多的工具或是设计准则可以依赖。这种局面对于设计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片开阔的土壤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垦。这一次,我们可以探索和建立规则,而不是像过去几次技术变革那样,等待开发人员、业务分析师或市场部门来做这件事。

我个人相信,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独特的机遇:AR 在未来的影响力是足以预见的,但实际技术仍需要发展几年,才能达到价格足够低廉,用户体验足够友好,进而进入大众市场的程度。任何理解了这一点的设计师都应该意识到,我们仍然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并逐渐实现 3D 界面设计的转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尝试跨入第三个维度,“沉浸式体验设计师”很可能将成为大受欢迎的职位。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设计历史的新篇章,并在其中扮演我们的新角色了呢?

在本系列文章后续的部分当中,我将和各位一起对当前的 AR 产业进行纵览,例如最重要的玩家有哪些,他们各自的沉浸式技术策略是怎样的,以及接下来几年的发展趋势。而最重要的,我还将和各位一起讨论如何充分利用当前的行业图景,以及作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在接下来的技术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最终,我希望大家都能对这个领域的潜力感到兴奋,并一起加入到沉浸式体验设计师的行列当中。

AR|也许AR增强现实技术才是距离设计师最近的未来

从科幻小说到电影,从动漫到现实世界,虚拟现实技术历经几十年的光阴,从一个构想,变成了现实世界中到处可以体验到的民用技术。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Beforweb」

欢迎成为沉浸式体验设计师(一):为何 3D 将成为 UI/UX 的未来

文章来源:

Author:C7210
link:https://www.uisdc.com/immersive-experience-desig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