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价值表达

领英中国近期推出了一个年度行家的榜单,关注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有幸入了榜。领英对行家的定义是,在自己的领域中,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为他人答疑解惑,分享行业洞察,提供经验干货。简单来说,所谓的行家,就是善于思考,乐于发声的人。

我想,领英不乏这样的人,整个互联网更是不乏这样的人,我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个榜单,还是因为当前领英在中国仍在发育阶段,现阶段在这个平台上表达的人偏少,所以才显得我这个活跃的人是个“行家”吧。

本文想跟大家分享几件事情,分别是:

我在进入职场时所面临的的困惑,以及我的心态是如何转变的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表达”,我的看法和经历分享下“不善言辞”的技术人如何进行职场表达

一、走出困惑

还记得刚踏入职场时,最大的困惑是不清楚未来的成长路径是怎样的,在职场上,我的未来是什么?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业界的那些大牛,到底有多牛?我离他们有多远?对此完全没有概念。

相信很多人起初跟我一样,都会有类似的困惑,事实上,这几年在社交平台上也经常会收了不少朋友的私信,询问这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自身问题] 涉猎不足。 刚刚走进职场,工作经验不足,遇到的问题少,踩过的坑偏少,因此看不清领域全貌[自身问题] 缺少沟通。 与市场、业务、团队和社区的互动不足,甚至缺失,信息摄入渠道单一,对领域的综合理解不够,缺少对领域发展风向的判断[行业问题] 发展过快。 技术的迭代十分迅速,技术栈更替快,经常给人一种学不过来的感觉,给新人的压力大[行业问题] 成长梯度不清晰。 前端是一个新兴领域,出现时间不长,在行业的沉淀也比较薄,这不利于新人找准下一个层级的位置

过去几年时间,我从未停止学习和思考,不断从技术底层去理解新事物的诞生,同时结合业务去思考技术的价值,持续地思考和输出,几年下来让我不断对行业和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我得到了公司和同行认可的时候,当初的很多困惑也就消失了,心态也跟着转变了。

市场的竞争是恶劣的,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的环境。相比刚踏入职场,如今的我淡定了许多。很多有难度的事情会放到五年这个跨度来看,不急于求成,稳稳的去拿每个阶段的结果,控制好风险,这样下来,事情大概率就会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了。

二、从技术表达到职场表达

我是一个技术人,从 13 年开始就拿起笔杆子在网络上写作,那个时候还属于个人博客比较流行的阶段。由于长期深入浅出地写前端领域的技术博文,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和志同道合的工程师,慢慢地,也在这个领域越走越远。后来个人博客不怎么流行了,应该说互联网信息泛滥了,长篇内容铺天盖地,传播周期也越来越短,再加上技术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慢慢地,我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达就从长篇转向了短篇和中长篇,表达平台从个人博客转战到了微博,当然,分享的内容了也有了比较多的变化,更加侧重于资源的分享和观点的输出。

时间

有人问我,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多少时间?其实,表达不需要很多时间,表达背后的思考需要。我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看到问题,我都会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把思考的内容梳理出来,发布到社交平台上。有些内容会引发较多的讨论,阅读评论和互动比较占用时间。

坚持表达

我粗略地统计了下,近五年产出了长篇博文(含技术研究)约 300 篇,中篇思考约 500 篇,短微博(含技术分享)约 5000 条。这几年,我一直逼着自己去思考,而且是逼着自己产出有见地的内容,长期下来,很明显地感觉到,思辨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写作、沟通能力也大幅提升了。顺道值得一提的是,同时还在全网收获了六七万的关注量。

坚持有价值的表达

什么样的表达是有价值的?我认为,能够给我带来价值的分享,有两类,一类是消除知识势差,对工作和思考有帮助的知识,辨识度很高,我会关注一些能够持续产出有高性价比知识的博主,所谓高性价比,就是他们分享的内容可以被直接应用到我的工作上,或者对我认识某个领域起到很大的作用;另一类是消除认知偏差,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维度或者较宽的视野下,从宏观角度解释现象,而且还会凝练一些方法论,这种内容往往可以引发二次思考,很有价值。

个人在分享的时候,也会尽量表达这两类内容,而不是做纯粹的知识搬运工。

表达后的信息反馈

在输出的过程中,也会经常收到有价值的反馈,从而让我更进一步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会阅读大量的素材以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就拿前几天的事儿来说吧,我在 LinkedIn 发了一个观点,讨论“为什么 PWA 技术在国内不愠不火”,有一位在国外有过调研和实践的网友回复了他掌握到的讯息,让我知道了这个技术为什么在某些国家可以火起来,以及如何在这类国家火起来,很有启发性。

事实上,像这样,在社交平台上因为表达而让自己觉得有进步的故事还挺多的。

职场表达

LinkedIn,我在上头活跃了一年,在这里表达让我认识了一帮前端领域圈子之外的朋友,应该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起初我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职场表达的自留地,吐槽吐槽一些显得不够专业的猎头,喷一喷在厂里看到的不好的现象,也偶尔分析一些问题背后的本质,没想过有人会看我写的东西,不过坚持一年后,发现关注我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也就聊的多了。

我觉得领英是一个比较好的职场表达空间,只要是有价值或有见解的观点,很容易被同行和相关行业的人注意到,而且有深度的互动也可以促进和提升自己对于行业的理解,这很有价值。

三、技术人表达

行外人对程序员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不善言语、Geek、修电脑”,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程序员善于通过程序来表达想法,他们追求简单、高效和极致,可能因为长期理性表达的缘故,技术上的输出很有力道,但职场上的表达就显得比较脆弱了。

如何缓解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多在网络上与不同的人交流,也多在现实生活中与不同的人交流,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在持续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建立稳定的输出渠道,打造自己的受众基础,不断收集外部对自己的有效反馈,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正向循环。

交流是一门艺术,不同的人口味不一样,风格也不一样,对于沟通,有几点建议:

简洁且全面地表达。 日常的沟通过程中,使用凝练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人可以最短时间内了解意图交流而非索取。 信息势差是存在的,使用交流的方式相互分享和探讨,而不是为了降低信息势差一味地索取信息多交流观点。 上等讨论是交流观点,中等讨论是谈论事件,低等讨论是评判个人

四、小结

表达不是目的,价值表达才是目的。 在这个信息已经开始泛滥的互联网之中,我们可以输出更多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因为我们所在的平台、所在的环境,会因为我们这些微小的改变而变得更加美好。

文章来源:

Author:小胡子哥
link:http://www.barretlee.com/blog/2019/12/17/the-value-of-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