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11:成长是对世界的祛魅
我并没有生您的气,即使是瞬间,我也未曾做出过糊涂的、含有敌意的决断,因为生活本身已经把色彩缤纷的火焰冷却成了微光闪烁的同情的火苗了。
—— 茨威格《忘却的梦》
🌆 封面图:上海外滩
本周末去了上海玩!
在外滩,能够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搏。
🌃 成长是对世界的祛魅
本周末从杭州东站出发前往上海。
杭州东站被戏称为「沉降东」,因为站台地底土质松软,选址时似乎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导致现在站台出现了严重的沉降。列车到达时,车厢地面居然高出站台 20cm 左右……
不仅是站台沉降的问题,这次来杭州东,我能深刻地感觉到,整个杭州东站都「老了」。灯光更昏暗了,白色的墙体更泛黄了,电梯也更陈旧了……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来杭州东站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巨大的候车厅,巨大的站台,巨大的支撑柱,让我联想到《星际迷航》里的飞船(记得在高中写的日记里经常提到这一点)。它真的很能代表属于杭州的宏伟和繁华。特别是在杭州上高中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都要从杭州东站出发。那时它在属于孩子的我眼里是多么雄伟,多么壮观。
上海是我小时候认为的最为繁华的城市。中国的经济中心,国际化的大都会,时代的见证。然而这次来到上海,坐地铁的时候,却有了很不一样的感受:夜晚城郊地铁上疲惫的人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看手机,感受不到丝毫活力。地铁上唯一看起来快乐的只有外地来的游客,兴奋地聊着天,和车厢里沉默的氛围格格不入。原来每一个平凡的个体在这样的城市里生存,感受是相似的。
以前我们以为的那些宏伟的、壮观的、光鲜亮丽的东西,随着我们年岁渐长,会慢慢发现它们都不过如此,而并没有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伟大。可能所谓成长,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不断「祛魅」。
📒 我放弃了所有「效率笔记」类应用
之前我超级喜欢折腾「效率笔记」一类的应用。之前写的《七大私有化部署笔记 & 知识库系统横评》,我试用了 Notion、Outline、Trilium、AppFlowy、为知笔记、AnyType、思源笔记。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令我印象深刻的折腾过的笔记软件还有:Logseq、Obsidian、Flomo / Memos……
并且其中不少软件,我都使用过一段时间,怀着「将这个软件作为长期使用的工具」这样的想法。特别是思源笔记、Obsidian、Logseq、Memos 这四款,我在它们身上都曾经希望 settle down。然而,最后都纷纷迁移。
现在,我终于放弃了所有「效率笔记」应用。因为我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关于工具的折腾是没有尽头的。今天我由于 A 工具的一些厉害的功能而转而使用 A 工具,而明天必然会有 B 工具有比 A 工具更厉害的功能,我会转而使用 B 工具……软件总有更新迭代,总有后浪推前浪,所以我们也总有新的工具可以折腾。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局面,是个无尽的螺旋。
而笔记系统真的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特别是随着内容的增加,迁移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所以目前我的解决方案是,实行这样的观念:不再使用任何高级的笔记功能。什么双链笔记、卡片笔记、flashcards、各种同步、各种插件……这些功能虽然很炫酷,或许也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是一个笔记系统从本质上所需要的。而一旦开始使用这些高级功能,必然陷入上述折腾的泥潭,螺旋上升地不断切换笔记系统。
从本质上,要构建一个笔记系统,Apple Notes 就足够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过于重视自己的第二大脑了,而忽略了第一大脑。)
📚 线上才是书店的更好形态
去上海逛了一家书店。虽然我喜欢阅读,但是已经很久没有逛线下书店了。更多地是逛豆瓣、Z-library 这种「赛博书店」。
虽然我非常喜欢线下书店的氛围,但是逛的时候有这样的感受:对于真正希望获取知识的阅读者,线上或许才是书店更好的形态。
书店里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而所有这些书籍,面向我们展示的信息只有封面、标题,顶多有一些书店的推荐语。这些内容往往考验的是出版社封面设计的功力,而不是书籍本身的内容质量。
我就有过不少被书店摆在醒目位置的、封面很漂亮的所谓的「畅销书」荼毒的经历。高中时在某某书城看到的《摆渡人》、《知更鸟女孩》,都是豆瓣上 6 分左右的平庸之作(我甚至觉得不值 6 分)。前者靠着非常漂亮的封面成功吸引了我(事实上纯粹是出版社的设计功力,这本书在国外是名不见经转的平庸之作),后者的封面设计则碰瓷名著《杀死一只知更鸟》(而且书店还特意将它们摆放在一起)。
书店本身并不在意读者阅读的书本身的质量,只在意书籍销售的数量。所以书店也必然将一些封面精美而内容平庸的书籍包装成「畅销书」,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这也是书店商业属性的必然。
而在豆瓣这样的平台则不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书籍的评分,各个领域 top 的书籍是哪些,据此判断哪些书值得读。如果高中的我看到《摆渡人》和《知更鸟女孩》的评分这么低,我绝不会将时间花在它们身上。
虽然说读那些平庸的书籍也并非完全没有收获,但是人的时间太宝贵了。应该花在更优秀的书籍上。应该去向更伟大的思想和知识投去仰望的目光。
💡 伟大的事业需要真正的天才
看《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决战滑铁卢》一篇,讲述的是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关键一战中,将重任委予一个平庸之人,这位平庸之人行事唯唯诺诺,只愿意「坚决执行命令」,不愿意承担责任。最后导致战败,扭转了整个历史。这就是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著名到现代汉语中也常用「滑铁卢」来形容常胜将军的失败。
命运渴望强者和暴君。多年来对这几个人:恺撒、亚历山大、拿破仑,奴颜卑膝地百依百顺。因为命运无以抗拒地热爱着这些和它相像的不可捉摸的生灵。
然而在一些极为罕见的瞬间,命运也会因为情绪特殊,将自己抛向一些平庸之辈。在人类历史中,最令人惊奇的时刻是命运之线瞬间落入一位卑微之人手中。这些人被风暴般委以重任,与其说是他们的幸运,毋宁说让他们恐慌。在英雄世界的游戏里,这些鼠辈几乎总是颤抖着将抛来的天命撒手奉还。因为他们极少能抓住机遇,控制机遇,随之攀升。而伟大的时刻只是瞬间降临到他们身上,一旦错过时机,命运将决不二次恩惠。
尘世间,这样的瞬间极少光顾。而当它降临到一个不恰当的人身上时,这人并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于是,这一伟大的瞬间进行了可怕的复仇。一切市民的美德:谨慎,顺从,勤勉,深思熟虑,在天命降临的烈焰中化为乌有,百无一用。这一刻需要天才。它蔑视地将胆怯之人一把推开并将天才一举锻造为不朽的丰碑。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命运,它高举勇者,以火热的双臂将英雄们举向天国。
读到「一切市民的美德:谨慎,顺从,勤勉,深思熟虑,在天命降临的烈焰中化为乌有,百无一用」这一句,我感觉有些震撼。我们从小被教育的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而在真正的天命面前,这些「市民的美德」根本无法决定什么。
真正能够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的,往往是源自其内心的召唤,和其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从历史上看,从爱迪生到乔布斯,都不太具备所谓「市民的美德」;而正是他们这样的天才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
所以说,一项真正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真正的天才。
📷 一些上海图集
坐落在喧嚣尘世里的静安寺。后面这栋楼的配色设计得太好了。
Apple 静安大教堂!
Apple 的直营店或许是 Apple 最好的产品之一。这样细致的室内设计,真的是「only Apple can do」的事情。
夕阳下的虹桥火车站。金色的光。
下周见~
文章来源:
Author:me@skywt.cn
link:https://skywt.cn/blog/weekl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