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中国的中国音乐?

 

生活在海外免不了要被问到奇奇怪怪的问题:你吃过狗肉吗?你会功夫吗?在中国是不是特别不自由?提出的问题越令人不舒服,提问的人反而越显得诚恳,一脸认真和无辜。按照我的经验,这些人并非挑衅滋事,而是真的对中国一无所知。我也习惯了不那么较真,随便说些官样答案:中国地大物博,无奇不有,见仁见智哈哈哈。

最近一次社交聚会上,忽然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中国歌曲,还让我推荐几首。这问题如此寻常,反倒使我为难了。对于从未听过中国音乐的法国人,应该推荐什么歌?反正没有正确答案,就从自己平常爱听的歌里随意挑出几首来算了。我先播了一首蔡琴的《渡口》,未料到在场几个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歌一点也不中国啊,虽然歌词是中文,音乐听起来跟欧美歌曲差不多。要说中国传统特色,我立即想到了邓丽君演唱的古诗词,于是就放了《但愿人长久》。可我忽略了这首歌是管弦配乐,让他们更糊涂了:难道这是中国的传统音乐?而且节奏缓慢的抒情歌曲对不起他们「高雅」的耳朵,他们以为这跟席琳·迪翁「老套过时的」情歌是一个路数。我又放了一首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他们完全不以为然,一点反应都没有。随后我选了腾格尔的《天堂》,不缺民族风情吧?可他们依旧兴味索然。我也就不继续自讨没趣了,这场小小的中国音乐试听会到此为止。

社交场合总要顾及情面。连场面话都不讲,说明他们真的不喜欢这些歌。音乐是很私人的事,我们听音乐,绝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包括了与其相关联的回忆与情感。贬低一个人喜欢的音乐,同时也是在间接贬低这个人的音乐品味。尤其是我在外国生活,爱听的老歌也是对自身文化的寄托,对此格外敏感。所以不难理解,我的自尊心很有些刺痛。

一开始我不免会自我怀疑,难道中国音乐真的那么差?中国流行音乐比欧美起步晚,音乐产业相对欠成熟,大众审美比较单一,芭乐情歌太多,这些都是事实。虽然整体弱势,但这无法掩盖少数顶尖音乐人的成就。要说蔡琴、邓丽君、崔健、腾格尔的音乐很差,这我绝对无法认同。

音乐口味因人而异,真正让我纠结的并不是对音乐好坏的评价,而是说这些歌不够「中国」。这些从没去过中国、对中国文化近乎一无所知的人,居然质疑起音乐中的中国成分来了。我当然明白他们是觉得这些歌不够有异国情调,没能满足对神秘东方的想象。我不想过于上纲上线,但这种态度实在太典型了,完全符合萨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他们在脑海中预设了一个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而不是真的想要了解现实中的中国文化。是不是一定要有琵琶扬琴、二胡唢呐,穿插昆曲吟唱,才能算作中国音乐?我一直对所谓的「中国风」不以为然。中国文化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没必要刻意追求表面特征。我播放的几首歌都是中国人创作、中国人演唱、中国人喜欢的,即便借用了源自外国的乐器和曲风,毫无疑问就是中国音乐。辣椒、番茄、土豆都是舶来品,没见谁把它们从中国菜谱中除籍了。

都说音乐无国界,其实所有文化都存在界限。就拿流行音乐来说,真正走向世界的只有英美而已。别光说法国人对中国音乐态度淡漠,中国人又听过几首法国当代的流行歌呢?日韩音乐如此发达,在亚洲之外也只是远离主流的小众爱好罢了。各国人的音乐审美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事。这也让我反思,我们真的需要特别在意外国人的看法吗?以英美为首的西方世界占据了国际话语权,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要得到西方人的认可。大到诺贝尔、奥斯卡奖项,小到靠喊「我爱中国」赚钱的外国网红,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了,在自大与自卑之间反复摇摆。文化产业能走出国门当然是好事,自产自消也属于常态。至于中国音乐够不够中国,还是留给我们自己来评判吧。

文章来源:

Author:noreply@blogger.com (孙李)
link:https://www.xianrenlife.com/2023/03/chinese-music-not-chinese-enou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