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抢滩登陆
1979年的商业大片《007之太空城》(Moonraker)中,Q博士给邦德佩戴了一块能打电话能爆炸的手表(精工M 354),罗杰·摩尔腕上的多功能手表,可能要算Apple Watch的前辈,隔代预示了可穿戴设备在半个世纪后的崛起。
2009年,Fitbit公司推出了首款产品Fitbit Tracker,这个看起来像衣服夹子一样的产品在捕获了欧美「健康狗」用户之外,也让可穿戴设备成为投资人眼中的新风口。当然,可穿戴设备的创业浪潮要在几年后才开始显现出来。让Fitbit、Jawbone等公司出名的当然不是「衣服夹子」,而是一款款硅胶外表的健康手环——智能手环让可穿戴设备为大众熟知。
从用户量角度来说,真正让智能手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是来自国内的玩家。2014年华米科技联合小米推出第一代小米手环,以欧美同类产品零头的价格迅速占领全球市场,让可穿戴设备真正进入消费级市场。
当PC、手机和平板电脑相继进入销量低谷时,以智能手环和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逐渐成熟,成为科技巨头占位物联网市场的重镇。当半个世纪前的「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理念逐渐成为现实时,带着屏幕和感应器的可穿戴设备逐渐「爬」上人们的身体,将数据计算提升到了更亲密的维度。
出货量过亿的华米,已经和巨头如苹果一样,抢占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桥头堡。
健康拯救可穿戴
科技公司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科技历史进程,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亦如此。
2018年2月28日,华米科技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为HMI,此时距离华米科技成立不足5年时间。
2013年,当雷军找到黄汪说要一起做智能手环的时候,后者一度不太相信这个市场的存在,作为一个曾经做过平板电脑的连续创业者,技术壁垒看起来不太高的智能手环并不太吸引人。智能手环当时在欧美刚刚走红,Fitbit、Jawbone的产品动辄定价数千元,距离普通消费者仍然很远。但黄汪很快意识到了其中的机会,并成立了华米公司,才有了之后可穿戴设备一霸的故事。
2014年8月,由华米制造的第一代小米手环上市,仅仅69元的定价让同行惊心,消费者开心。小米手环一代在4个月的时间内销量破百万,华米的研发制造能力+低价定位+小米的品牌渠道优势,让产品横扫国内智能手环市场,走自己的路让「山寨小厂无路可走」,一举奠定了智能手环市场霸主地位。
同一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Apple Watch,这款乔布斯离世后出现的第一款苹果新产品,将在不久点燃沉寂已久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当然,即便是苹果,第一代产品也并非能马上成功。
时间到了2016年,此前走红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公司相继吃瘪,曾经创下千万美元Kickstarter众筹记录的Pebble卖身Fitbit,Jawbone公司直接破产。根据IDC数据,智能手表出货量在2016年第三季度下跌51.6%,整个可穿戴市场增量降到3.1%。
可穿戴设备需要新的卖点。
2018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抢眼的并不是升级的iPhone XS系列手机,而是Apple Watch 4系列智能手表。从这代开始,Apple Watch不仅能监测心率,同时开始支持ECG心电图功能,并且获得FDA的认证。手表发售后,用户因为心率监测功能而及时就医获救的消息就屡见报端。
但实际上,早在一年前,华米科技就推出了支持ECG心电图功能的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并且获得了CFDA的认证。之后,华米推出的米动健康手环1S凭借内置的ECG心电传感器以及高精度光学传感器(PPG),通过AI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算法,更可以对用户心脏健康进行24小时监测。2019年,华米推出的Amazfit米动健康手表同样加入了心电图功能。
英雄所见略同,华米和苹果都预见到,可穿戴设备的两位代表,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真正的「落地场景」,应该是健康,而非时尚。
从电脑到手机,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一个趋势是数据的数量越来越多,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此前PC和手机更多收集的是「注意力」数据,而随着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出现,用户的身体数据也开始成为可以量化的数据阵营的一部分,前者关系到兴趣,后者则与健康紧密相连。
2018年末,根据华米健康云服务共对超过1195万条的心电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公司推出了心脏健康白皮书,从睡眠、饮食、体型、气候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可能影响到心脏健康的因素,并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希望能够帮助用户更深入的了解心脏健康知识,并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心脏健康。同样,华米连续几年推出国人健康睡眠白皮书,通过对用户睡眠状态的分析,从多维度对睡眠指标进行展示及解读,以唤起人们对睡眠健康的关注。
为了让产品可以更好服务用户,华米在研发终端产品的同时,也开始在产业链上下游发力。2018年9月,公司发布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这款芯片集成了神经网络加速模块,能够本地化处理AI任务——通过Heart Rate、ECG Engine、ECG Engine Pro、Arrhythmias四大驱动引擎,对心率、心电、心律失常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可广泛应用在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中。「黄山1号」的诞生,也表明了华米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决心和实力。
健康医疗「O2O」闭环
当Apple Watch的心电图功能依然被美国专业医生质疑之时,华米已经在健康和医疗领域为可穿戴设备开疆辟土。
2019年,华米发布了多款手环和手表新品,与这些新品一同上线的,还有米动健康VIP服务,这也是公司在融合消费电子设备和医疗界线的再一次大胆尝试。依托在智能可穿戴硬件和大数据方面的优势,该服务涵盖了专家心电解读、心脏异常通知提醒、电话/图文问诊、就医绿色通道、安心急救宝以及健康季度报告等十余项内容,可以为用户快速链接优质的线上线下医疗健康资源。
为此,华米科技也已组建起了一支专业的医学团队,成员包括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心血管健康专家等,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心电解读服务。
除了专业、及时的在线服务之外,米动健康VIP服务还通过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合作,为用户提供就医绿色通道。目前,金卡用户可以享受「心脑血管专病绿色通道」,通过米动健康App可在涵盖全国1300余家三甲医院名单中指定任意医院,进行专家门诊预约、快速住院协调、快速手术协调、全程就医陪同等,并享受术后回访、康复管理等多项服务。
米动健康VIP服务,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智能手环和手表的「线上困境」,创造了消费电子到健康就医的「O2O闭环」。
几十年前,笔记本电脑取代PC机爬上了用户的膝头;十几年前,手机取代电脑钻入了用户的手里;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现在绕到了用户的腕上,随着与用户距离的贴近,可穿戴设备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也更加私密且更加重要。
第三方机构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市场未来几年将继续高速增长,并在4年后达到8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其中占据大头的正是手环和手表。华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汪如此评价:「整个可穿戴市场,对于产品的预期短期来说之前曾高估了,但是长期来说大大地低估了,现在回来了。」
文章来源:
Author:IT之家
link:https://www.ithome.com/0/448/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