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在美热映,中国动画崛起之路还需要什么?
上周哪吒终于在美国上映了,毕竟早就听国内朋友们吹爆了这部动画电影,小探立马去抢了张电影票,准备来会一会这个尖牙利嘴的“小妖怪”。
到了电影院真的是座无虚席,还有坐在台阶上观影的,火爆程度完全不输欧美大片,烂番茄新鲜度为78%,虽然点评人数不多,但整体反响不错。
(截图自烂番茄)
这部电影没看过的朋友们可以趁机一看,这制作水平无疑给国产动画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看完归来,小探突然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动画从业者,即使有《哪吒》这样的受欢迎的作品横空出世,中国的动画行业整体来讲似乎还是不够发达,为何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动画行业感觉更为发达呢?
首先,让小探先从中国动画百年史、中美动画产业培养人才的差异说起。
中国动画百年的沉浮
其实早在1926年中国就有了第一部动画短剧《大闹画室》,由万氏四兄弟制作。1937年,迪士尼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而万氏兄弟在《白雪公主》的影响下,于1941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部动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前列。可以说,中国也是动画电影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漫画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受《铁扇公主》的影响而走向动画道路的,并后来创作了大家的童年回忆《铁臂阿童木》。
伴随着鼎盛的,就是随之而来的衰落。1966到1976年,中国动画陷入了停滞阶段,动画事业几乎停止。
197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创作了一批优质的电视动画如《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但此时,日本已成为动画在远东地区的主要生产基地。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当中国动画刚刚有了复苏之势,却又遇上了海外代工的浪潮。
来自国外的动画订单制作价格丰厚,吸引了大量从业者投入到代工行业。一开始的代工是指绘制原画或者是给原画上色等基础性的劳动。和中国其它制造业一样,在那时依靠廉价劳动力,成为世界工厂。
并且由于动画代工完全不需要任何创造性以及管理模式,所以并没有给中国动画留下太多的积累。可以说,在那段全球动画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动画错过了独立发展的阶段。
再加上人们对动画片的定位问题,认为动画只是给小朋友看的东西,所以目前来说比较成功的只有《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些动画片了,但这时候已经是21世纪初了。
而值得高兴的是,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再到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国产动画近几年一改过去颓势爆款不断,让国人重新看到了中国动画崛起的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从数据来看,国产的动画产业从2011年以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外动画电影仍占领着我们的动画电影市场。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欧美的动画产业会如此的强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下面,小探将从美国培养动画人才的体系说起,并分享一些在美国大学里的学习细节,供大家参考。
美国的动画学科如何培养人才?
动画片面的理解是就是一连串动起来的画面,每一帧画面对于时间,细节,情感,光影,瞬间动作张力的表现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以美国西海岸某家艺术大学为例,动画学院里有门专门的课程叫做Sketching for Communication,意指告诉学生在牢固掌握绘画基本原则上,如何有效的在视觉上传达出绘画人物的想法和情感。
一名绘画速写生的基本要求是20-30秒能完成一副基本的作品,要说出自己的作品想表现出的核心主旨是什么,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去表现。
来自皮克斯工作室-寻梦环游记的人物设计稿,
https://www.pixar.com/feature-films/coco
小探的朋友在没有来到美国之前,以为以他自身的水平随便画一画就可以拿到A了。但是老师很严肃的告诉他,你必须做到每一帧每一帧的播放,挑不到毛病,才有可能拿到A,而美国比较好的动画公司所聘请的新员工标准,基本上都要求课程成绩在A以上。(看到没,好好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那么,在美国学习动画专业,具体会学些什么内容呢?
如果你是在美国本科学习动画的话,四年时间里第一年将学习绘画基础和电影制作的基本语言和技巧。第二年是电脑平面动画,精准人物绘制基础,Maya软件和一些前期制作包括创意、概念设计、视觉开发和故事板。
两年后,学生才可能开始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剩下的时间,一部分同学可能对建模、灯光渲染比较感兴趣,于是选择了其它的专业。而留在动画专业的同学则继续专攻这个部分,其中包括着装人物的塑造,依托2D人物的塑造从而学习3D角色动画等。
那美国学习动画专业和国内的主要差别在哪里?
小探在参考了国内某大学动画专业的课程大纲后发现,国内动画对绘画专项的专攻比较薄弱,在美国学校会对基础绘画进行大量的训练,并且还有数不胜数的workshop供学生进行训练。细节决定于成败,很多时候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脚步的挪动,都会牵扯出一个人物不同的情绪。国外动画大师在追求细节的时候,我们或许把更多的热情和资本投入到了华丽的场景设计中,当然,从资本层面这又得另说。
小探跟一位在国内学动画专业的朋友聊了聊,他表示,当前主要学习来源是通过翻墙参考国外的一些视频教学和通过线上的小组探讨,来提高自己的技能。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种现象:国内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到了毕业还是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只有毕业了再继续报班进行培训。
在美国是另一个样子。
美国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开始参与各种主流的项目,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综合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通过到各大知名项目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退一步去思考,去评估他们当下从事的工作。学期末,学生还会和老师将会共同分析当下产业趋势并从而确定自身优势,以明确和坚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上面是小探对中美动画电影教育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这里不得不跳出单个点来整体聊聊整条线,因为不同侧重点的串联,国内整个动画产业线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动画产业剖析:前期投入严重不足,分工不明确
首先,中国对动画前期制作的投入存在严重不足现象。
一部好的动画,剧本是真正吸引人的关键。然而对市场来说,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前期的制作当中,反而是将动画当做一个投机产品,减少动画制片的投入,反而重视发行,快速将成片投入市场以换取回报。整个动画市场的大环境都不注重前期细节的打磨,渐渐凸显了中美动画产业所不同的侧重。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动画从业者会错误的认为动画师或原画师这个工种将在未来变的不那么重要。
上述客观的事实让小探更加深刻认识到中美动画产业上一个本质的问题——再先进的技术、再庞大的投入,没有牢固的基础都会是空中楼阁。
其次,动画产业分工不明确现象依旧存在。
在国内,动画产业尚没有一条成熟的生产链。在中国动画产业,很多情况是一个公司在尝试单独完成所有的生产程序,例如策划、制作、生产等等。
此外,一个普通的工作室内没有明确的工种划分,一位从业人员很可能在从事各种工作包括:电影特效,场景美术,原画设计等。再加上我们刚才聊到的行业内对于细节的不看重,导致了我们很难有高质量的动画电影产生。
在最近几年来,国内尝试建立一些动画产业联盟,以此来改善行业内部的合作与竞争,但结果并不理想。因为我们的行业标准还参差不齐,例如不同公司使用不同的动画制造软件,遵循不同制作标准。有趣的是,这种情况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动画产业相似。而一个客观事实是,我们确实还处于起步阶段。
听美国动画大师怎么说: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不久前,小探有幸和《寻梦环游记》导演、玩具4的制片人Lee Unkrich先生探讨了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如何实现更好发展。Lee Unkrich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金球奖最佳动画奖等多个国际大奖。
Lee Unkrich告诉硅谷洞察,我们在打磨电影细节的同时,也可以去探讨作品所带来教育意义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视觉效果和比较表面的中国文化,因为观众并不会因为你的穿着来判断你是否是中国人一样的简单。
所以说,现在国内绝大部分的动画电影依旧是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改编制作的,针对的是中国观众。而美国动画片大多题材属于“合家欢”的种类。所谓“合家欢”就是面向整个家庭,既照顾到儿童,又可以兼顾成年人。所以,更像是全世界的动画,题材更好理解。所以,中国动画如果想走向世界,依旧还有段路要走。
文章来源:
Author:IT之家
link:https://www.ithome.com/0/444/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