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在昆虫体内发现引发疼痛证据,或助人类解开此病根源
北京时间7月12日消息,过去人类所研发出的慢性疼痛药品大多数的作用在于缓解症状,而非从根源祛除病根。通过对受伤果蝇疼痛病症原理的研究,科学家们第一次揭开了慢性疼痛在果蝇体内长期存在的证据,他们表示这一发现将为人类研发针对慢性疼痛的更有效疗法创造机会。
本次研究的领导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助理教授格雷格·尼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们认为昆虫对任何一种疼痛都无法感知,但研究显示有许多不同的无脊椎动物是可以感知并且避免外界的危险刺激的,这里的刺激正是我们所说的疼痛。对于非人类生物,我们将这种感知称之为疼痛感受,这种感受让生物可以感知到潜在的伤害性刺激,比如热、冷或者是身体受伤。从人类角度来说,我们就简单地认为这种刺激便是昆虫的疼痛感。”
果蝇常常成为实验室科学家们的研究模型,因为它们的基因组要比其他动物更小、更简单。科学家可以通过果蝇来理解人类身上的不同行为和状况。在过去,有科学家曾经将果蝇“灌醉”并由此厘清宿醉是如何产生的;此外科学家通过对果蝇体内某些蛋白质进行研究以帮助人类变得更健康、更长寿。
事实上,科学家早在2003年就首次发现果蝇背部是可以感受到疼痛的,不过当时研究人员只认为这是果蝇的短期不适症状。
悉尼大学的科学家们重新收集果蝇以试图揭开人类疼痛病症的原因,他们表示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了关于慢性疼痛的基因证据,其可以证明即使在伤口愈合之后,因受伤导致的慢性疼痛将会长期持续存在。
格雷格·尼利说到:“我们已经知道昆虫是可以感受疼痛的;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人类身上,伤口是否会以类似在果蝇身上的方式引发长久的高敏反应,在遭受非疼痛刺激时,人类会因为上述高敏反应而产生疼痛感。”
格雷格·尼利和他的团队先破坏了果蝇一条腿上的一根神经,在这之后让其自我痊愈。在因神经受损的疼痛消褪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的另一条腿开始变得高度敏感。通过其中原理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他们所谓的“疼痛制动”现象,其存在于果蝇的腹神经索中,而它的作用在于通过肢体来控制疼痛信号的流动。
对于人类而言,高敏反应可能意味着对疼痛会产生持久且高度敏感的感觉,由此发展成慢性疼痛。悉尼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其中一种形式,即所谓的“神经性疼痛”,它是由神经系统受损而产生的一种疼痛。研究人员认为,类似的“制动机制”可以在人类遭遇神经性疼痛时发生作用,但表现形式却有不同。
文章来源:
Author:IT之家
link:https://www.ithome.com/0/433/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