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传统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县域必不可少。各地状况不一,无论条件如何,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和突出特色。”近日,人民网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联合举办“县域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金台圆桌研讨会,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李国平在会上表示,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注重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区域合作等方面的因地制宜,处理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

李国平在研讨会上发言。人民网 杨铁虎摄

李国平在研讨会上发言。人民网 杨铁虎摄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李国平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限于培育新产业或未来产业,也包括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无论县域条件如何,都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的是因地制宜”。

“依靠创新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同等重要。”李国平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传统产业,但要重视细分领域的产业选择和特色产品培育。

围绕与会县域代表的主题发言,李国平列举了部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做法:广东省始兴县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陕西省千阳县发展矮砧苹果和奶山羊产业,甘肃省两当县将“蜂菌禽果药特”作为山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河北省武安市则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异质性,差异化发展。”在发展模式上,李国平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因此要权衡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避免不顾成本和收益的“一哄而上”。他强调,不同发展阶段的县域、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在选择发展模式时应有特殊性,有序有效发展。

在区域合作上,李国平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靠创新,而我国创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各创新资源密集区的优势和特色不一,区域创新体系及辐射带动范围和方向也大不相同。对此,他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融入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创新体系中。

“新质生产力发展比较好的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都是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较好的区域。”李国平补充,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处理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

他介绍,有效市场即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企业市场主体;有为政府即“灵活有度”监管,提供科技创新攻关投入,提供众创空间场所,开发融合应用场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等,“力求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文章来源:

Author:人民网 刘文邦 黄钰
link: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828/c459297-4030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