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abC《幸运甜点》


图/赵晓玉

2022年第七届abC艺术书展•北京于去年七月末落幕,主题是“游牧与想象”。豆否的作品《幸运甜点》也有幸在书展上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项目开启已经过去一年,在博客也留下展品上的的文字内容和现场图片作为存档记录。



/

源起

幸运签饼,于19世纪由日本人发明的小食,在19世纪20世纪初跟随着移民的足迹漂洋过海初次登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后,日裔美国人被囚禁拘留,幸运饼签的制作流转至了中国移民的手上。随着中餐馆在美国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个在中国以及东亚华语世界并不具名的小饼干开始广泛流传,扩至海外各国,成了中餐的代言人。

在任韶堂的《食物语言学》中,作者仔细梳理了甜口食物如何从中东向欧洲西渡,又如何在西方饮食文化的就餐顺序中被渐渐推至菜序尾声。他将菜系比做语系,用语法来解构不同菜系中原料的组合、烹饪技巧、就餐的顺序。传统的中餐在“语法”上并不需要将甜点作为正餐后的点缀,然而美国的中餐馆为了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饮食偏好,用“幸运签饼这一小小进化则填补了美国人对甜点的渴望”。我们试图沿着时间的轨迹,在美国中餐馆的菜谱上追寻幸运签饼的踪迹,追踪溯源。


图/赵晓玉


图/陈熙



/

签饼故事

19世纪末

在日本,自江户时期就有将卜卦诗签放进食物的传统。这种卜卦食物被人冠以“辻占”之名,并应运而生辻占昆布,辻占豆等不同形式的点心,也包括幸运饼签的前身辻占煎饼(日语:つじうら せんべい;罗马发音:tsujiura senbei)。关于辻占煎饼,今天可追溯最早的史料记载来自于1878年:在一本由筱田仙果所录、永岛孟斋所绘制的故事书中,有一位在煎饼店的学徒角色。在故事书的该页插图上,有人坐在烤炉前,用铁质的模具烤制形状类似于幸运签饼的食物,在他的身边,有人搬来一个标记着“辻占”的坛形食物容器。

萩原真(Makoto Hagiwara)是一名日本的园林建筑师。他于1878年移居美国,于1888年在旧金山的中华街开设了美国的第一家日本餐馆“大和屋”。1894年旧金山举办了加州仲冬国际博览会,作为博览会的一部分,萩原在金门公园负责建造了美国境内最早的日式庭园日本茶园。世博会结束后,荻原接手茶园的管理和维护。据传便是在此期间,他引入了日本的辻占煎饼作为招待茶点,并将其改造为现代版的幸运签饼。

20世纪初

19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开始了美国的日本移民潮。尽管有明治维新后经济国力上升的日本政府撑腰,日本移民在美国本土依然受到了和中国移民同样的歧视与排挤。1924年美国颁布《移民法案》,规定每年来自任何国家的移民只能占1890年时在美生活的该国人数的2%,其中颁布了对日本与中国劳工的针对性条款。

旧金山的日本茶园继续维持运营。原本由茶园自制的煎饼被委托给了本地的日式糕点作坊勉强堂(Benkyodo)。他们将调整了的煎饼配方,加入了香草来适应美国消费者的口味,奠定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幸运签饼的基调。与此同时,加州各地糕点制作商纷纷开始制作幸运签饼,如最早开始大量生产幸运签饼的公司之一Umeya,和声称自己发明了幸运签饼的华裔公司Hong Kong Noodle company。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日本人受雇于古玩店和其他旅游为导向的景点,甚至搬进唐人街,在其中心或边缘地带开始商业经营。据悉,在1920到30年代期间,许多加州的日本移民也经营着美式中餐馆,而Umeya则为100多家这样的餐馆供应幸运签饼。


图/abC

20世纪中后期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在原有的种族歧视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美国本土的排日情绪也日益高涨。1942年,美陆军部将美国部分地区划为“战区”,并对生活在战区的人加以限制和驱逐。几乎所有在美西海岸聚居的日裔美国人都被驱赶至内陆地区进行集中管理,这些集中营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才被渐渐取缔解散。因此,一些由日裔经营的商店,烘焙坊,餐厅等经济营生均出现管理空缺,幸运签饼的制造逐渐转移至了和日裔移民交织甚密的华裔美籍移民手中。

幸运签饼一开始本是加州的地域特产(在当时被称为“幸运茶饼”),参加了太平洋战场的退伍军人在中餐馆尝到了这种食物,回到自己家乡后开始在本地的中餐馆宣传这道点心,由此,幸运饼干逐渐登陆美国全境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大批中餐馆。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量的小型华人烘焙房可在一年之内为全美各地的中餐馆输送约为2.5亿枚幸运饼干。六十年代,旧金山Lotus Fotune食品公司的创始人Edward Louie发明了更加自动化的签饼烘焙机,七十年代,来自奥克兰的Shuck Yee发明了签饼折叠机,批量化生产代替了作坊式制作,幸运签饼开始大规模流行起来。


图/田心怡


图/abC

今日

托借在美国的流行,幸运签饼随着移民的轨迹漂洋过海在不同国家的中餐馆扎根。每年几十亿幸运签饼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厂商都位居美国。

而在签饼的故乡日本,在京都游人如织的伏见稻荷神社附近,除了大受欢迎的狐狸煎饼外,也有售卖外形酷似幸运签饼的铃铛煎饼。这些烘焙坊所使用的食品模具和永岛孟斋于1878年所绘制的煎饼模具还有为最初为日本茶园制作煎饼的作坊勉强堂所使用的煎饼模具几乎一模一样。

而在美国,在旧金山金门公园的日本茶园一如往日依然在茶点拼盘中供应幸运饼干,与它们太平洋对面的故乡遥遥相望。

幸运饼干由日本人发明,在美国被中国移民发扬光大。追溯食物的过去,我们看到人的足迹和摇摆沉浮,它们变得鲜活甚至可以被舌尖阅读。幸运签饼的历史叙述了一段关于迁徙、战争的往事,而它难以界定的身份仿佛是为移民身份认同困境写下的一个隐喻。

在刘悦生活的意大利米兰的中餐厅,入口的柜台边常常摆着一个大碗,客人在结账时可以从碗里顺手拿走这样一个被折叠成半月形的小饼干。对于在中国本土长大移居欧洲的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与百年前的东亚移民在海外重新相遇的时刻。
——在食物漫游的地图上,我们可以追溯人类在大洲大洋之间迁徙移动的历史,也回溯我们个人的生活轨迹。


图/abC


图/赵晓玉

在书展上,我们将展台布置成餐台,用档案、菜单、食物与插图来讲述幸运签饼漫游的足迹,也以此为契机,开始收集所有与移民的迁徙相关的食物故事。作为装置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展览的尾声,我们将自己跨文化生活中习得的甜点食谱藏进一颗颗幸运签饼里作为甜点附上,希望这些食谱也可以在观众的厨房,实现它们的文化漫游,和一场跨越国度的味觉漫游。



/

后记

在te magazine发布的第一篇期刊中,借家常菜谱讲述了了越战期间在美苗族部族的离散故事《离散之谱——美国苗族的家常菜》,最近在端媒体读到一篇文章《水饺报纸与战争图书馆:我在第17届伊斯坦堡双年展看到的抵抗方式》

摊开眼前这份《水饺报》,序言介绍了水饺节的始末,接续展开围绕这款美食的12篇文章,题材多样,从自身生命经历与家族故事,到水饺作为开塞利代表食物的社会学视角,抑或是水饺作为慢活永续的饮食运动等,读者在字里行间也能以想像力体会历史的丰富滋味。作为律师与人权运动者的Fethiye Çetin在第一篇文章中写到:

“压迫的政权不只侵犯了我们的权利,更往往一并带走了我们对于新的、有创造性的抵抗方式的想像力。许多人不顾一切地为了坚守自己的立足之地,忘了要团结起来,一起挑战压迫者。站稳脚步固然重要,但找出克服危机的方法,才能向前迈进。”

原来,饺子在土耳其,从其存在,到如何融入当地饮食生活的历史,就是文化多样的最好证明。依据纪载,水饺最早可能是在13世纪亚美尼亚与蒙古的文化互动下来到土耳其的。也有另一说是蒙古人在13世纪侵略中国、中亚、俄罗斯、东欧与伊朗后,掀起一系列东亚(多为中华)文化影响丝路西部的浪潮,其中包括一种来自中国的大型饺子,是在14、15世纪时自中亚传播到今日的土耳其。

几世纪以来,不同信仰与语言的人在安那托利亚共同生活,在日常饮食中形塑文化多元的基石。而位于内陆的开塞利长久以来是非穆斯林人口的重镇,其中大多数是亚美尼亚人,Manti就是在这个经济与文化高度多元之处,出现于亚美尼亚、穆斯林与希腊人的餐桌,世代流传下来,成为今日开塞利著名地方菜。

……
饺子是不怕被审查或抹除的活历史。

幸运签饼故事是一个契机、一个开端,我们如一叶知秋,此后放眼望向餐桌,所有的食物都生动起来,不再只是可以满足口欲的美味,而是一个个供人探寻的线索和证据,变成可以传递的记忆。



/

相关链接

幸运甜点 | fortune desserts

第七届 abC艺术书展 · 北京

播客:用食谱拼凑出移民地图——回顾2022abC

文章来源:

Author:溪婧
link:http://xijingxu.blog/2023/05/01/fortune-desserts-2022-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