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_The Unfolding Story of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Lesthaeghe R., 2010, “The Unfolding Story of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36(2), 211—251. ***
人口转变即指生育率与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发生自18世纪、19世纪的西方国家,以及20世纪中叶以后的世界其余国家。但是人口转变因起始时间不同,以西方为代表,其人口转变历程已经超过了已有理论的解释范围。Dirk van de Kaa与Lesthaeghe因而在1986年首次提出需要第二次人口转变(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SDT)理论,旨在描述持续性的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一系列居住安排、婚育脱钩、以及非静止人口现象。
第二次人口转变的部分特征,早期出现在1950年代,以美国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为主,主要是离婚率的攀升;1960年代以后,战后婴儿潮开始回落,初婚年龄推迟、同居增多(无论是婚前同居、还是离婚丧偶后同居);1980年代以后,其余西欧国家也开始了类似进程,千禧年后法国、英国近40%的新生儿为同居诞生。
当然,SDT受到了很多批评,主要包括五点:第一,SDT只是人口转变的延续(Cliquet 1992);第二SDT仅仅是人口转变的第二特征,或者说只是生活偏好的变化(Coleman 2004);第三, SDT可能仅仅是西欧国家的特征,尤其是东欧国家的变化可能仅仅是市场转型动荡的产物,美国则可能有基督教文化而例外;第四,SDT过份强调了家庭转变与生育率间的关系,尤其是同居;第五,SDT无法解释更替水平下低生育的极大空间;第六,SDT具有普遍性么,亚洲国家呢?Lesthaeghe的这篇论文即试图回应上述问题。

文章来源:

Author:Yuteng
link:https://yanyuteng.github.io/2023/05/04/457daf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