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极致专注的技术指南

正在看这篇的文章的你,也许正是知识工作者——写作者、产品经理、设计师、程序员……无一例外有过这样的苦恼:1)经常刷微博、朋友圈、豆瓣,无法进入工作状态;2)经常要开会、回邮件、接电话、发微信通知,无法专注工作。

一天工作时间整块 8 小时被各种力量拉扯成碎片,一天感觉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只能被迫加班完成,日复一日,少有长进,压力倍增。

你知道这样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因为真正的成长不会留给那些熟练使用社交网络的的人,也不会给那些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的人,而是那些能持续专注学习并应用复杂知识,高速高质完成高认知任务的人。

要成为这种人,你就需要掌握深度工作(Deep Work)的技能。

所谓深度工作(Deep Work)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创作,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创造价值,提升技能的能力。 **

4 个故事让你更易理解深度工作

故事一:小王为学习编程,把自己锁在一间没有电脑的房间里:只有课本、笔记卡片和笔。他先在电脑编程课本上做标记,将学到的关键点记录到笔记卡片上,然后大声读出来练习。可能没有电脑学习编程很困难,但他强迫自己坚持下去:他必须学会这些材料,要确保屋子里没有使他分心的东西。时间推移,他保持专注的能力逐渐增强,后来他也经常能够每天在那个房间里与外界隔绝 5 个小时甚至更久,不分心地专注学习到编程技能。

故事二:小李为能当天完成工作,竭力精简工作中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尽可能节省三四个小时投入到精心挑选的深度工作中。如果遇到确实无法避免的事务性活动,则拆分成小块,在日程的间隙完成。同时,安排每周五天为免打扰日,全力专注工作,带来了很多极有价值的产出。

故事三:小陈为按时完成论文,常常转换自己的工作状态,批量向某种活动倾注精力:一种是开放状态,主动欢迎学生与同事沟通交流;一种是封闭创作状态,不回复邮件,不接受会见,全面封闭对外渠道,全情专注于某一项研究任务,不受任何干扰。他将学术论文的写作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分析数据,写成完整的草稿,编辑草稿形成可出版的文章。每个阶段可能持续三四天,几次轮回就把论文写好了。

最后一个故事来自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他从不接受行政职务,他解释说:「要真正做好物理工作,你需要大块实在的时间……需要很高的专注度……如果你要负责任何行政事务,就不会有这样的时间。因此我还有另外一种对个人的认识:我是不负责任的。我主动逃避责任。我和所有人都说,我什么都不做。如果有人请我到某个许可委员会任职,我会告诉他们:不行,我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费曼知道行政事务只会降低他的工作能力,让他无法出色地完成职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真正做好物理工作。

以上四个故事,你可以发现: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要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你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深度工作能使你的表现最优化,能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如果你无法做到长时间深度工作,就很难使你的表现达到质量和数量的巅峰,而这种巅峰状态对于你的职业成功越来越重要。除非你的才能和技能全面压制对手,否则对手中的深度工作者定将超越你的表现。

如何才能掌握深度工作的技能?

发现深度工作的意义

不论你是写作者、产品经理、设计师、程序员还是营销人员、咨询师、律师,你的工作就是一门手艺,如果你能精心打磨自己的本领,心怀敬意、谨慎应用,你就可以像熟练的工匠一样在日常职业生活中创造出意义。

这种意义在工匠中非常普遍,但工匠的任务「并非产出意义,而是培养内在技能,辨别本已存在的意义」。工匠由此可以远离自主个人主义带来的虚无主义,为秩序井然的世界带来意义。车轮并不高贵,但是制作车轮则可以高贵,作品的外现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作品的技艺。这些也同样适用于知识工作,你不需要一种稀缺的工作,你需要的是用世间少有的方式完成工作。

选择你的深度哲学

普通人可从双峰哲学与节奏哲学中找到适合自己深度工作的方式。

什么是双峰哲学?

双峰哲学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一块是深度工作时间,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就像闭关修炼——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另一块是开放时间,用于各种无须专注的事务性工作。前面提到的故事三的小陈就是采用双峰哲学完成了论文。

双峰哲学认为深度工作可以得到极端的产出,但只有主体在这项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实现认知强度的最大化(真正的突破会在这种状态下出现)方可实现。

双峰哲学可以在多个时间层级上实现。比如按天划分,上午是深度工作时间,下午是开放时间;按周划分,每周 4 天做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为开放时间;按年划分,你可以选一个季节完成大部分的深度工作(很多做学术的人都在夏季或休假期间完成)。

什么是节奏哲学?

节奏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换言之,其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使你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不需要你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实验表明,深度工作必须在 90 分钟的时间段里才能实现,所以你必须在恰当的时机挑出专门的时间开始深度工作。

一种典型的节奏哲学工作方式是:每天早晨 5 点半起床一直工作到 7 点半,然后去上班,形成习惯后再尝试将起床时间提前到 4 点 45 分,挤出了更多的清晨深度时间。从长远看,你会因此更成功地实现深度工作。节奏日程安排者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往往能够累积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长。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深度哲学?

双峰哲学的优点是可形成高强度深度思考,在大时间周期内完成深度工作规划,节奏哲学更符合人类的真实天性。采用何种哲学取决于你在此类日程安排方面的自控能力。如果你需要在压力大,需要在短时间完成项目冲刺,双峰法比较合适;如果你要写作论文,但压力不大,时间充足,节奏法可能更适合你。

创造深度工作的环境

专业知识工作者并不会指望灵感降临之后再开始认真工作,他们善于搭建良好的环境来帮助进入深度工作。

这个环境可以是你正常办公的地方,桌子清理干净,公布你的深度工作时间,避免同事打扰。也找到一个专门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比如,会议室或安静的图书馆。不管你在何处工作,都要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将这个过程保持为一个独立的挑战。

深度工作开始之后你需要确保你的专注保持完整而不被打破。比如,你可以约定不准使用任何网络,或设定每 20 分钟间隔产出的文字数量,以保持持续专注。如果没有这种结构,你的头脑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

深度工作也需要确保大脑能够得到必要能量支持来保证高速运转。比如,你可以准备一杯咖啡或必要的零食再开始工作,也可以来个轻度活动,例如散步,帮助大脑保持清醒。

当然也有人会将自己锁到酒店房间,或专门跑到列车 、飞机等封闭空间中完成深度工作,类似这种活动会创造一种仪式,让你严肃对待,推动你的深度目标占据心理优先的地位,有助于你解锁必要的心理资源,让你 集中所有力量完成工作。

重新编排大脑

如果想凭借深度工作成功,你就必须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使它可以从容地抵挡可分散注意力的刺激。

1)专注做最重要的工作

「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这句话阐述的意思是,执行需要专注于少量「极端重要的目标」。这样简化选择,有助于组织和集中足够的精力来达成实在的成果。

对于专注于深度工作的个人而言,这就要求你在深度工作时间里追求少数几个雄心勃勃的成果。「花更多的时间用来深度工作」这种泛泛的指令并不能激起太多的热情。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职业收益,也可以带来更稳定的热情。

2)避免在夜里工作

你每天处于深度工作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你的日程安排足够合理,工作时间应该就已经达到了每日深度工作的极限。因此,夜间你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有效的深度工作了。任何可以在夜里做的工作都不会是高价值产出的活动,不会对你的事业精进带来真正的益处;你此时的努力应该局限到低价值的事务性工作上。

3)发起深度工作冲刺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适当发起深度工作冲刺会让你逐渐感受深度工作的优点。

你可以找出一项优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务,估算出通常完成此类型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留出的时间远远少于估算时间,例如预计是 5 小时,就设定为 3 小时,这样,你解决深度任务的方法只有一个:高强度工作——不查收电子邮件,不做白日梦,不刷豆瓣、微博、朋友圈,利用每一束空闲的神经元来处理任务,直到你用自己不懈的高度精力集中解决了任务。

刚开始的时候,一周进行这种实验的次数不要超过一次——让你的大脑提高强度,但是也要给它休息的时间。一旦你相信自己可以用专注的方法来节省时间,就提高深度工作冲刺的频率。

深度工作冲刺的目的很明显——深度工作需要专注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每一次的冲锋都是一个抵抗新奇刺激的过程:你心底里感到无聊,并且真的想寻求更多的新奇刺激,但是你得抵抗。正如我们在前边所讨论的,你抵抗这种冲动的实践越多,你的抵抗力就越强。

小结

深度工作,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

ChangeLog

-2017-12-29 整理笔记完毕

2017-12-28 阅读完毕 2017-12-27 开始阅读《深度工作》

文章来源:

Author:笨方法学写作
link:http://www.cnfeat.com/blog/2017/12/29/Deep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