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喜欢这样的“看理想”

我就是喜欢这样的“看理想”。

纯粹克制,温柔坚定,有理想,有尊严。 ​

image.png 看看这个界面,联系一下当时的背景,简直就中国的“东京电视台”——就算全世界都动了,“看理想”也纹丝不动,该读书读书,该写作写作,地球一样照转,历史照样前行。

看理想是什么?

看理想本来只是一个影像计划,2015年,梁文道出任策划人,邀请陈丹青、马世芳、窦文涛来,联合优酷平台,出品了《一千零一夜》、《局部》、《听说》、《圆桌派》等视频节目。

2018年,“看理想”APP上线,将以往的理想国的产品包括视频、视频转音频、书籍等统一上架,同时上线了更多的付费音频节目。

梁文道曾在《八分》答听众问回应过看理想的初衷,看理想App是理想国以优质书籍的出版为原点,以数字化多媒体节⽬拓展新领域的积极尝试。

官网描述的看理想的目标是推动中文人文素养与生活美学的成熟,将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与观念公之于众,成为众多知识分⼦和⽂艺青年的精神家园  。

官网的介绍,是否觉得相当文艺,相当不说人话,相当不知所云。

无论你浏览看理想的官网或者App,你没有看到商业性很浓的口号,你没有看到刺激眼球的颜色搭配,你没有看到挑动人性负面情绪的文字,你也没有办法一下子从以上介绍知道看理想是干嘛的,即使你知道了,你也没有办法用官方的话语给朋友解释看理想App。

好吧,即使你那么端着,我那么喜欢梁文道,我也得向别人介绍看理想呀?我怎么介绍呢?

版本一:梁文道和他的朋友们的读书节目平台。

版本二:看过M字母封面的书吗?他们家出了个App。

如果将看理想归类为知识服务商(虽然看理想可能未必同意这样的归类,但估计道长不会介怀),与市面其他App做比较,大概是这样的场景模拟:

得到App就是大型shopping mall,罗振宇在吆喝:买买买,知识就是力量,解决你的现实焦虑。

樊登读书App就是超市卖场,樊登在吆喝:来来来,轻轻松松,一年读50本书。

看理想呢?就像是在某个角落书店,梁文道就是店长,他在书店里静静地看书,店里一条横幅:看见另一种可能(这什么意思?),看到你来了,腼腆地对你说,这里的书不一定让你成功,也不一定对你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对了,店里面的书都可以拆,都可以看,你先随便看看,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

好吧,即使看理想的官方比喻是”知识的剧场,应用不同的产品形态,丰富现代年轻人的知识架构“…… 如果真要给看理想App给个正经的一句话介绍:读书人的精神角落。

为什么不用“知识分⼦和⽂艺青年的精神家园”这个介绍?

避免用“家园”,因为它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多人,避免用“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因为即使他们的确是,也无法自我定位,或不会承认,或显得高冷。

而用“读书人”,显得更平和,更接地气,用角落,更像是每个精神独立的个体汇聚在一起的地方,是的,就像是书店的一样,we are stand alone together。

“读书人的精神角落”与豆瓣的slogan“我们精神角落”很像,豆瓣很难或不愿意定义豆瓣的用户,但看理想可以,甚至看理想的用户大部分都是豆瓣用户。

看理想也不必介意这是与豆瓣“竞争”,因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潜在用户:那些不爱读书的人。

最后,推荐一下看理想的音频:

免费:梁文道的所有音频《一千零一夜》、《八分》、《开卷八分钟》,来看看一个读书人怎样回应现实世界的荒谬提问。

付费:

《周轶君:教育观念30讲》: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这个音频讲的是如何把家变成最好的学校?值得注意的是,这档节目特别注明是看理想对Momself《周轶君:向世界的好教育要方法》的重新编辑与配乐重制,尊重注明了出处的同时,也表明看理想逐渐将气质相近内容纳入平台的勇气与态度,而不坚持自制。

《李如一:明日世界生存指南》:估计也只有梁文道能请得动李如一,内容相当别致,观点独特,价值观沿袭《一天世界》。李如一在个人介绍中使用了“看理想签约作者”的标签,李如一应该不止于此,期待更多节目。

《梁捷:生娃·养老·打工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抽丝剥茧,无微不至地给你讲解经济学,个人以为比《薛兆丰经济学》好。当中有梁捷分享与看理想编辑的沟通交流分享(音频明明还叫《别怕,这就是经济学!》,大概是运营起的标题,后来估计经过讨论,改成了现在的标题,大概梁捷是不会主动把生娃养老打工人放在节目标题的,后来,幸好梁捷也妥协了,感觉这个音频终于有点运营味,目前更新了82讲,有望成为看理想的重磅爆款。

文章来源:

Author:笨方法学写作
link:http://www.cnfeat.com/blog/2021/07/02/vist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