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DKNG:做一辈子设计,不想「升职」成全职经理

搞音乐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在美国南加州,大家通常会按照3个步骤来靠近这个梦想:第一步,在车库里组一个摇滚乐队,第二步,设计帅气的海报和周边,第三步,签约厂牌发唱片。

但是无论如何 ,Dan Kuhlken 和 Nathan Goldman 都从未真正走到第二步,也许他们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计划。

31岁的 Kuhlken 和32岁的 Nathan 现如今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大学时代两人就开始涉足平面设计领域,不过同样拥有过摇滚乐队的他们原本计划给自己设计的海报,最终成为了洛杉矶 Troubadour 音乐节的宣传海报,此后人生开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的设计还受到了 Dave Mathews 阅读、Black Keys 和 Phish 等乐队的青睐,稳定的设计业务使得这个初创的乐队,最终「误入歧途」变成了如今著名的设计工作室 DKNG 。

如今 Dan Kuhlken 和 Nathan Goldman 如愿以偿地出名了,不过和计划不同的是,他们没有以音乐人出道,而是在设计师的圈子里成为了明星。

两人经常会分享他们的人气作品背后的设计过程,DKNG 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但是整个工作室始终只有他们两个人。不过,和他们当初做音乐的时候一样,Kuhlken 和 Nathan 还是习惯保持低调,没有到处出席活动参加派对,日常只是来往于洛杉矶和旧金山两地的工作室之间,默默地做设计。

努力奋斗,维持这个只有2个人规模的小团队,保持精简,拥有完整的控制权,这是Kuhlken 和 Nathan 的坚持。99u 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专访了这两位不愿意扩大工作室规模的著名低调设计师。

Q = 99u,DK = Dan Kulkhen,NG = Nathan Goldman

Q:Dan 大学学的美术,而Nathen 你大学学的电影,这些学习背景对你们现在的设计业务有足够的帮助嘛?

DK:绘画和美术需要天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磨练技巧,这是我学习平面设计的时候意识到的。成为大师或者臻于完美是几乎不可能的,我每周都在学习新的东西,这个领域像深渊一样探索不到尽头。Nathan 则是一个出色的设计总监,我认为他至少从电影中获益匪浅。

NG:我从电影制作中学会了使用叙事来引导用户思路的办法。另外我学会了合作,就像电影制作一样,我们需要和不同的人与团队进行合作。

Q:早年间为什么会对演出海报那么痴迷?

DK:我们对于海报的热爱始于 Scrojo,圣地亚哥音乐会上的所有的海报基本都是他制作的。我妈给我发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到那时候我都不知道,设计海报都可以当作事业来做。很快他就成为了我的偶像。巧合的是,Nathan 告诉我说服务于 Troubadour 的某个艺术家要走了,然后我们慢慢意识到,其实我们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像 Scrojo 那样成为海报设计师!当时 Nathan 比我更喜欢平面设计和插画艺术。之后,插画和海报就彻底点燃了我们的激情。

NG:最初我们对于海报的热衷还是源自于它的必要性。我和 Dan 是乐队成员,需要使用海报来宣传自己的乐队。

Q:你们是怎么能够一起共事这么多年而不发生矛盾的?

DK:绝大多数富有创造力的人都比较敏感。幸运的是我们是发小,也是好朋友,我们很清楚我们说话的时候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想要达到目标,我们总得更加坚韧一点。在长达10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我们一路上肯定是有颠簸和挫折的。不过即使是在不同的地方,我们每天也要互相发20多封邮件,每天至少2次电话。最难的事情,始终是诚实,是不伤害对方的感受。

NG:我们仍在学习如何正确分享观点并批评。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知道对方会在意或者批评哪些点,并且提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为了做到这个样子,我们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

Q:面对批评的时候,你们是如何同本能上的抵触心理进行对抗的?

每当出现分歧的时候,我都尽量去倾听,因为我意识的到这可能是我没看到的问题,或者我出错了,又或者我没有注意到全部的信息。我们知道我们自己在探讨什么,这并不涉及到对错。我们会留下足够的空间,来重新审视它,这能让批评更加有价值。

NG:批评是帮我们探索出更加优秀设计的必由之路。如果你连续好几天一直在奋斗一幅画作,等你放下笔,立刻有人将它喷的狗屁都不是,这是非常难以令人接受的。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画好之后一两天之后再回来看,你会处于不同的状态,用不同的视角,这个时候再听到批评就不会觉得那么刺耳了。

Q:如果你们存在分歧并且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得,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处理呢?

DK:我们有时候会非常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个局面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说服对方了。我们从来都没有客气地说「你的想法简直疯了,但是这没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始终是通过更长时间的对话和沟通来尽力达成共识。

NG:我们对于对方都有足够的信心。

Q:说实话,我对于你的作品赞不绝口。很多人认为你们的作品没有明确的风格,如果你们没有清晰的风格线索,那么DKNG 的设计原则是什么呢?

DK: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为客户创造独特的视觉风格。

Q:当然,很多设计工作室都是这么说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获得客户的青睐呢?

DK:很多时候,客户会向我们展示他们他们的想法,有时好有时坏。还好我们对于自己的概念设计很有信心,当他们对于设计有非常具体要求的时候,我们会拿出我们的概念设计。我们会仔细倾听他们所有的陈述,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沟通会议,逐个审视他们已经拥有的全部的设计和素材。

NG:我们有一个共享的Dropbox 帐号,我们会将搜集的素材和客户所提供的资料都放到其中,并且将足够多的内容通过情绪板呈现出来。之后,我们会逐步整理出初始的概念,相应的说明以及其他的内容文本。最终,这份文档可能会演化出三个不同版本的独立的概念设计。有时候,我们会为用户展示这些研究,同时将市场上其他的同类设计作为参考,给他们提及。这种探讨和展示在很多时候会很深入。

DK:许多和我们相似的团队会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过我们的时间很宝贵,通常每个项目我们都需要在3周内完成。

Q:作为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师,你们是怎么规避自负,放下身段去为客户创作?

DK:我心中始终会提醒自己客户的存在,任何时候。是客户需要我们来设计,我们是在需求下完成设计,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程度地放下自负。有的时候,这样是值得的,保持优雅不要太粗鲁,当然,价格也得合适才行。只不过某些东西,我们自己并不会放到作品集当中去,仅此而已。

NG:客户付钱让我们和他们一同工作,我觉得我们应当给出他们应得的意见和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弯下腰,然后说「我们会给你想要的东西!」这是合作的态度,也是别人找到我们的一部分原因。有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想法发声,而客户也会听取我们的意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客户付款让我们做设计,他们也不想让步,我们对通常会对自己说「让他们高兴下吧」。很多事情其实谈不上对错,更重要的是怎么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Q:你俩设计过海报,做过包装,做过教程,还在 SkillShare 上开课,你们要做的事情如此之多,怎么能够保持专注,并且让客户清晰地知道能找你们做什么?

DK:虽然看上去很多,但是我们始终是围绕着向大众展示我们所做的内容来进行的。我们的作品集很长的时间以内展示的都是海报设计,尽管我们也做其他的东西。当然,我们会将我们最喜欢的、最想做的东西展示出来,因为我们还想做同类的设计。这种方法确实奏效了。不过,演出海报这种东西已经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如果继续坚持在这个领域当中待着,就会失业。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路径,好在平面设计和插画的世界是非常广阔的。比如我们最近开始做包装设计,未来几年内,你可能会在我们的作品集当中看到更多这个领域的设计作品。

NG:无论是开课还是分享,我们都会尽量维持住整个内容的水平和质量,确保重点清晰,并且我们会通过策划,尽量改进和提升作品质量,靠近我们想要去的方向。

DK:我们正在完善我们自己的品牌。5年后的世界我们无法预测,我们也不希望在一棵树上吊死。当你看到我们今后的变化,就会明白的。

Q:对于你的业务方向,你们更重视哪方面,是掌控性还是成长性?

NG:两者兼而有之。我觉得「平衡」是一个很好的词。在成长上,我们很渴望。但是我们不会聘请一大堆设计师,我们试图摒弃这个可能性。我们更加关注不同的领域,看我们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哪些调整。我们不可能同时在所有的领域内前进。

NG:「笑」我们没法给你一个更疯狂的答案,比如我们想要一架私人飞机并做全球巡回演出之类的。

DK:我想简单点说这个事情,我们不想雇佣员工,并且让他来做我们之前做过的事情,我们不想成为全职经理。我们想成为插画师和设计师。我们不想创造一个庞大的公司,这是为了让我们能像个人一样充实而正常地生活。

Q:你们经常分享视频,展示插画背后的设计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呢?

DK:其实视频分享原本是一个实验。我们知道其他人也做类似的分享,不过我们很高兴别人喜欢看我们的视频。这些视频成为了我们营销的一个部分,我们之前发布「Explosions in the Sky’s mammoth」这个海报的时候,开始还没人关注,视频发出去之后,海报很快售罄。这个事情是个转折点,让我意识到产品的营销策略需要借助这些手段。

NG:不能媚俗,但是也要和同行多沟通。分享过程这种慷慨的方式很让人惊讶,我们因此也愿意同人分享。有人会问,这样做会不会带来模仿者,并且让我们因此面对竞争而有所损失?我觉得不会,我们很乐意展示设计的方法,并且我们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Q:我也不觉得创意的过程应当被雪藏。

NG:确实,我也不这么认为。我们工作中依然有一些不能拿出来分享的东西,但是这些创意和技法不在这个范畴内。其他人能够从这些分享中汲取营养,并且最终融入自己的风格,并且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

Q:你觉得设计领域有什么东西讨论的过多了?

DK:规则。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要怎么完成,等等等等。通常人们认为规则规定了我不应该这样生活,所以我不能成为专业的设计师。很多人问我如何走到今天这样,我的回应是「我说的所有东西都和你想要的不一样,因为我们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我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你。我们所说的规则除非是非常广泛地适用,否则根本没有意义,并且太有欺骗性了。

NG:设计和艺术领域和其他领域并不相同,你没法像成为医生一样,上学,考证,然后上岗。别人的某些经验对你而言可能有用,可能没用。你需要一个能够触发你自己的「东西」,不过那也可能是有限的。

Q:那你觉得我们哪些事情还聊的不够多?

NG:关于商业。我们聊了太多的梦想、激情和创造力,但是商业侧的东西,我们很少会聊到。你的技能最终要能够转化为实际的价值,这是很实际的。

DK:有人想要你的设计作品,他们恭维你。很多艺术家享受这个过程,然后免费地去设计。可是想想看,水管工和建筑师并不会免费地为人工作啊?

Q: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之初,你们也曾给Troubadour 免费设计过海报吧?

DK:没错,这个事情确实最终帮我们带来了客户。不过,这个项目上,我们花费的时间比我们计划的要长的多。设计师有敏锐的感知和对于成就感的追随,应当和业务决策分开。当你给别人工作的时候,你应当得到你应得的回馈,这件事情要合理。我们见到太多的设计师重视成就感远超过获得报酬。

退一万步讲,如果你功成名就,免费给人帮忙去享受成就感,这是一个可以有的选项,因为这个时候不用担心没有客户联系你,他们会不断地将业务送上门。可是现在你只有20几岁,你需要工作和收入养家糊口,你没有选择。

DK:当然。这种事情也不存在一个标准。作为一个年轻的设计师,你需要在享受成就感和收入之间找到平衡。理想状况下,你应当尽快地拿出足够优秀的作品,这样你才会有机会开展属于你自己的业务,获得报酬。

Q:听起来,你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同时不要被太多的规则束缚住。

NG:其实还有更多。说三个最为实际的问题:

正在做的这个是我们所热衷的、并且要放到作品集当中的吗? 这是我们期望的建立长期关系的客户吗? 如果这个项目很赞,那么它是否能给我们带来足以支付各种账单的收益?

这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帮你找到衡量每一单业务的标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事情并不一定总是那么顺利。我们每年都会反思和总结。哪个项目最好?哪个最差?我们要规避哪些问题?每年的总结,都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筛选项目的意识。

DK:看数据很有意思。每一个项目带来的回馈都有什么?整体收益如何?这些实际的数据能够告诉我们如何审视,如何改进,如何解决问题。每一次设计和反思,都让我们成长。

优设大课堂

文章来源:

Author:陈子木
link:https://www.uisdc.com/dan-kuhlken-and-nathan-goldman